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具體化的新思潮和新方法。所謂綠色建筑是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并利用了環境因素,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低,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、舒適、低耗、無公害空間,拆除后能回收并重復使用資源,并對環境危害降到低的建筑。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,節能建筑越來越受到市場的喜愛,這樣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慮綠色建筑設計對持續消費的關注,按照節能建筑建設標準,要求設計院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要采取節能措施進行設計。 實現綠色建筑,是擺在中國建筑設計師面前的新問題,是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新方向,任重而道遠,不僅需要觀念和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發展,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,同時更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扶持,以及全社會的參與。 在建筑領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的共識,是形成綠色環境和綠色建筑的重要前提。無論是政府部門,還是企業、百姓,都有責任將這一意識貫徹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進程中。 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 節約資源:在建筑設計、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,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。減少資源的使用,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。節約水資源,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。 節省能源:充分利用太陽能,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及采暖和空調,減少采暖和綠色建筑空調的使用。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,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。建筑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。 回歸自然: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,和諧一致,動靜互補,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。 在建筑設計領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,落實節約資源觀念的具體體現就是回歸三原則的設計思想。其中,適用是對建筑基本的功能要求,也是本質的要求,不同的建筑功能適用于不同人的各種基本功能需求,同時也要考慮未來人們需求的發展變化對建筑的靈活性要求,即經濟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應該以效益代替。我國的國情是人多地少,人均資源少,所以對效益的追求是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體現,反映在建筑設計上,就是要追求建筑的經濟效益,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。美觀應從多個方面考慮,文化和地域的不同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審美觀,真正的美觀應該反映出社會的進步所帶來的建筑審美的新要求,應該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地域的多樣性特征,還應該反映出自然的建筑形態和空間的美學特征。 |